说起来,我和陈国志虽然属于不同的省份,但是都是客家人,呵呵说不准我还是他表叔呢。
不过陈国志对喝茶不像我那么讲究。他平时出汗多,经常泡上一大壶茶,渴了就随时喝,完全没有品茶这个概念。
我们是迁徙过来的客家人,多数居住在山边,自己开辟出来的地方,优越的环境都被本地人占据了。所以客家人说好听一点就是刻苦耐劳,勤俭持家,说不好听的就是比较小气和吝啬。
客家人热情好客,注重礼义廉耻,尽管家徒四壁,有客人来了,没菜肴款待,也要想法设法泡上一壶热茶招呼客人,以表心意。
那时,我们家喝茶绝对没有现在的条件。茶叶大都是在大街的茶叶摊上卖的几块钱一斤的土制绿茶,有时我爷爷自己还会从山上的茶树上采摘十多斤的茶叶,亲自动手来炒茶。不过,自己炒出来的清茶,味道不怎么好,又苦又涩。不过,小时候我看到爷爷会和一帮村里的白胡子老头,围坐在火炉旁,煮沸一大壶开水,然后泡上一大茶壶的清茶。然后几个人便呼噜呼噜地喝上几杯,嘴里还不停地吧唧吧唧几下,再细细地咂摸一番,一脸陶醉和满足,美得要升天的样子。
等我偷偷地抿上一小口,嗨!完全没有香甜味,苦涩得难以下咽。心里想,这些老头都是什么人嘛!这么难喝的东西,还喝得那么有滋味。
记得《红楼梦》的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写到黛玉和宝钗跟着妙玉到房间里喝茶,宝玉也偷偷溜进来了。妙玉对宝玉发表了一番喝茶的看法。
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陈国志就是典型的饮牛饮骡了。
他性子比较急躁,所以喝茶喜欢一大杯咕噜咕噜灌下去。
我的肠胃一向不大好,所以对于饮食要特别注意。对于生冷煎炸的东西,我从小就不大敢碰。生冷一吃必然拉肚子,煎炸一沾就上火,不是嘴唇长泡,就是喉咙发炎。
虽然,我喜欢喝茶,但也不敢贪多。一般夏天喝铁观音,有时油腻吃多了也会尝尝绿茶,其余时间都喝发酵茶多,最喜欢大红袍、金骏眉、红茶或者乌龙茶。
我有个堂哥,身形偏胖,有点官职,烟不离手也贪两杯,常年只喝绿茶和铁观音。
上网搜了一下,喝茶也是很讲究的。
每个人因体质不同,对茶叶茶性的要求不同。
有抽烟喝酒习惯者,容易上火、热气及体形较胖的人(即燥热体质者)适宜喝绿茶、青茶等凉(寒)性茶。肠胃虚寒,平时吃点苦瓜、西瓜就感觉腹胀不舒服的人或体质较虚弱者(即虚寒体质者),只适宜喝中性或温性茶。若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者,适合饮用红茶及普洱茶,因为其茶性温和醇厚,有暖胃、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长期饮用,对一般老人易患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都有防治作用。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苦丁茶凉性偏重,清热解毒、软化血管、降血脂的功能较其他茶叶更好,最适合体质燥热者饮用,但虚汗体质的人绝对不适宜饮用此茶。
虽然我对茶的研究并不多,但是也喜欢朋友相聚时,三五知己泡上一大壶热茶,肆无忌惮地天南地北海吹神聊,那可是相当过瘾的。
或者一个人独居一室,泡一壶功夫茶,静静地小杯独酌,或读书或写字,在茶的悠长滋味中,安详地看着时光渐渐老去。
那年我们去的武夷山茶园,规模都不是很大。
但是经营得很好,层层的茶田像人工精心修剪过一样整齐,人置身于其中,满眼的翠绿漫出天际,呼吸着带着淡淡茶叶清香的空气,真的有一种说不说出的美好。
我们这一班没怎么出过远门的年轻人,一窝蜂地跟着茶农到茶园里体验采茶的工作。
不过烈日当空,采茶可不是一件什么浪漫的事。尤其是每次采的部分只是茶叶的小嫩芽,老半天才采到那么一丁点,不到十分钟很多人就不想干了。
看着那些采茶的工人大都是身形干瘦,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头戴草帽,两只粗糙不堪的手掌,手指头被茶叶染得青黑色。
根本看不到美丽窈窕的采茶姑娘边唱歌边采茶的劳动场面,哪里有电影里《刘三姐》拍摄的画面那样美妙。
当你气定神闲地安坐家中,心无旁骛地品茶闲聊的时候可曾想到一块小小的茶叶里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尊重是对每一个付出劳动的工作者最好的回报。
当地的导游还带着我们参观了茶叶制作的过程。
工序非常多,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 →精制 → 加工→包装成品。
导游除了讲解茶叶的制作过程之外,还专门给我们讲解武夷山特有的茶叶品种,尤其是大红袍的来历,说得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