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心翼翼地探询着,生怕自己无意中就触碰到他身上任何一处的伤口。
等了好久好久,才听到他压抑已久带着哭腔的嘶哑的哭喊声:“…呃—爸爸—”
…
没有做老师好多年,在老师这种禁锢和限制那么多的行业里,同志更难生存了。离开了学校,才有了时间和精力,还有心情去记录这一段曾经美好也是痛苦的经历。
关于诗和远方
这些年关于旅行的话题层出不穷。
“坐上火车去拉萨”
“丽江的温柔时光”
“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
“间隔年,小情侣穷游全球六十个国家”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逃离北上广”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关于旅行的话题会冒出来,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热火朝天。
杨丽萍在大理洱海边的月亮宫,杨二车娜姆在泸沽湖的博物馆,冯唐北京的四合院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他们在天堂里神仙一般的日子受到无数人的追捧,这给无数人带出来的信息是:人就是应该这样诗意地栖息着的。
可大部分相信这诗意生活的人常常无知地忽略了他们为了这诗意的生活曾经奋斗了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每一份自由和诗意的获得背后都是沉甸甸的代价,无一例外。
天上从来都不会掉馅饼的,因为我一次都没有见到过。
小学毕业,我就清楚知道自己出身底层,智力平庸,样子平凡,仅仅就是个普通人而已。活到四十多岁了,连五块钱都没有捡过,也许运气是被上辈子用光了,所以我从来没有奢望过生活中会出现奇迹。少不谙事时多少还会有些心有不甘的白日梦,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接受了我妈说的“一个人生下来,吃多少,穿多少都有定数。”的自我安慰。
失望多了,自然就不会心存幻想,生活自然就踏实,心就安定许多了。
很多人尤其是还没有真正体验生活艰辛的年轻人,刚出来工作三五年受到些生活或是工作上的挫折,开口闭口就谈“现世安稳,岁月静好”逃避现实,不想奋斗,盲目幻想找到一隅桃花源,与自己的爱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上与世无争的日子。
其实那有什么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
有些人工作受挫,在家啃老,啃亲人,甚至啃自己的男(女)朋友。工作时眼高手低,挣钱不多,要求不少。稍有不如意,就发出感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周游世界。
好像有了一次任性而为的旅行,周游了世界,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说到旅游,我想到了网上有句俗语:说到旅游实际上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话糙理不糙。
也有人说:没有知识和思考的旅游,哪怕走遍千山万水你也仅仅是个邮差。
我不算资深的驴友,但得益于做老师一年中寒暑假,这些年断断续续也走了国内不少地方,最远的也到过欧洲。
说起来,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就是2002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和全校老师,和陈国志一起去了福建武夷山和厦门七日游。
从此,便开始了我所谓的旅行生涯。
从刚开始的参团一窝蜂地到各大热点旅游景区,在各式各样的导游忽悠带领下,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拍照。纯粹属于刘姥姥进大观园,图个新鲜热闹罢了!
厌倦了那种赶鸭子式出游,便开始了邀上三五知己,自由成行,大概有个方向,也不做什么攻略,边走边玩,也疯狂了三五年时间。
那时还很文艺地写了不少的游记,还有些矫情的诗歌,拍了不少乱七八糟的照片,确实没什么摄影的天分。
后来,积累了经验慢慢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再迁就任何人。一个人孤身上路,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具体的理由,想走就走,率性而为,偶尔也能碰到不少形形式式的驴友,一起喝酒一起唱歌,听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其实,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精彩和乐趣。
再后来,旅游成为国人重要的消遣方式,节假日的旅游景区成为重灾区,常常人多为患,超载的人群不仅冲击各种安全设施,甚至连最基本的供水供电都会随时失灵。高速公路上堵得水泄不通,游客无法上厕所到处怨声载道,旅游景区高峰过后更是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接踵而来的是全国各地旅游区出现的黑客宰客现象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假节日的旅游已经成为网民第一大吐槽话题。
对于群情汹的涌旅游热潮,我一般都处于观望的态度。特殊的日子,我常常宅在家里,站在桥上看别人的风景。
一则去的地方多了,好奇心渐渐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