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着……转着……
我仿佛再次沐浴在经殿的香雾中, 耳边依稀传来颂经般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一世转山
不为轮回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三十三.
雪山慵懒地在天边沉睡 素衣假面白得不染一丝俗尘……
荒原不见绿茵枯黄着脸 带着远古的寂寞通向无尽的苍茫……
一路上,看着雪山.荒原静静地从我们的梦镜里消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落寞…..当高原的空阔远远地抛在脑后,我们的心事也随着车摇摇晃晃…晃晃摇摇….或梦或醒….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昆明对我们来说,依旧是个不安全的地方,因而临近昆明前,大家开始商量在周边找个地方暂时躲避.“我在龙街镇的亲戚有一栋老房空置着.我看大家还是去那里休整,将就着住些天,老屋虽然简陋,可是安全绝对有保障.”王哥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到了龙街镇,王哥将我们安顿在那座老房.然后便先去昆明打探消息.嘱咐着他路上小心,心里却有种莫名的感动,想着一个原本和我们并不亲近的人,却一直在帮我们做着最危险的事.我实在不能将这仅仅和义气联系起来.莫言显然看出了我心事,忙安慰我:“等事情处理完了,我们好好报答王哥!你别想太多.”事实上我们都明白,说报答实在太单薄.有些债一旦背上是一辈子也难以偿还的.
那栋老屋在龙街镇边缘的一个彝族村寨里.和寨里其它民居一样,四周以竹篱相围,院外四周植以绿树.院内修建人字形顶一字形住房,屋顶配以青瓦,周围以茅草相契.院中为中堂,中堂靠右上方设火塘.以锅庄石架锅,塘火终年不息.作为彝族民间最为重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传承的场所, 塘中之火事关人之祸福,故有长年不熄之火的说法.老屋的装饰简单而不奢华,墙壁隔板镂空纹成日月星辰等纹样。大多由于年代久远,显得富有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 杰哥说:“昆明周边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龙街附近以彝族为多.彝族传统住宅喜欢聚族、据险、靠山而居.”我想文化作为孕育建筑的土壤,是一定民族中最为独特的心理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反映,能在那样的老屋住上几天倒真是很享受的事. 遗憾的是老屋的主人却将它遗弃…..
龙街并不繁华,然而由于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倒也热闹非凡.那天晚上我们在龙街镇上用的餐.多日没有食欲的莫言和杰哥, 在重获自由后终于露出了好吃的本相,面对着满大街的铜锅鱼和农家土豆闷饭, 他们两个的谗样让我忍俊不禁.我们就近找了一家,老板向我们介绍,铜锅鱼是当地最有名的美食,鱼来自边上的抚仙湖,煮鱼的水来自山间的泉水.锅是特殊的铜锅.听起来味道就应该不错.杰哥说:“抚仙湖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最深处有155米,仅次于长白山天池,这里湖水深,风浪大,水质清澈.水温冬夏恒常,我以前多次来这游泳.92年有人在水下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 湖下存在类似金字塔型高大建筑和罗马斗兽场圆形建筑,至今依旧有很多秘密等待人们的索解.”
正说着抚仙湖,一个盛满清水的大铜锅端了上来,店里的厨师将刚从抚仙湖里打捞上来的花鲢洗净切块。水开后,将鱼和姜、葱、香菇放入锅内同煮,不一会儿,一锅清香扑鼻、诱人食欲的铜锅鱼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汤汁乳白,鱼肉鲜美。再配以数十种各式各样的调味蘸水.实在是经典的美味.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杰哥和莫言边吃边喊着:自由万岁,活着万岁,美食万岁!那一刻积聚在心里多日的阴霾都在美食前消散.“杰哥,你不知道,宇帆很会做菜,等未来我们也有自己真正的家了,你要来尝尝. ”莫言的话让我想起了在成都的日子.我心里想:很久没有给莫言做过饭了.那成都的厨具依旧,只是应该沾满了灰尘.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回家?
那顿晚餐吃得香气四溢,似乎很久都没有那样开心过了.回到老屋,天开始下雨,细柔的雨丝斜织在晦暗的天际,朦胧的灯光影影绰绰.透过雨帘望去.天空被无数条雨丝连成了一片.在那小山的一隅, 在那别有风格的彝族民居,雨为喜欢怀旧的人,营造出了古朴的意境.当我们坐着聊起这些日子以来的悲和喜,听着雨和瓦在屋顶合奏的音和乐,忽然觉得那样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奢侈.瓦仿佛是为雨而生的乐器,雨打青瓦的声音酷似古筝,清脆却韵味十足,偶尔如万马奔腾,偶尔如花前低语,随着雨的大小,变换着听雨人不同的思绪.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雁叫秋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