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吴军老师这样奉劝国人:认真学习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考试成绩。努力工作不仅是为了挣钱,也为了更好的生活。任何时候,不管是求学阶段,还是工作阶段,学习和工作都不是全部,生活才是第一位。
上大学时候,我们必修现代文学史。二十世纪初,尽管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却诞生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文豪巨匠。虽然当时很多人推崇鲁迅、朱自清、郁达夫、沈从文这些主流的大文豪,可我却喜欢林语堂、徐志摩、张爱玲。
鲁迅的作品锋利深刻,如同匕首,所到之处鲜血淋漓。
朱自清空有满腔的浪漫情怀,却被生活所迫,一生为钱所困,经典名篇《荷塘月色》写的就是他身为一个二婚的丈夫,六个孩子的爹,操心的远不是文人的闲情逸致,而是明天一家人的口粮。
郁达夫天分高,情商低,和大美人王映霞的一段孽缘搞得满城风雨,名声扫地,从一部自传体的《沉沦》你就可以了解郁达夫不同一般人的性趣和重口味。
沈从文蜗居在北京的时候,冬天连炉子都生不起,披着毯子还瑟瑟发抖,堪称用生命来写作,穷困潦倒,追求民国才女张兆和的时候,受尽周围人的奚落。
我可不想过这样的穷困潦倒的日子。
做白日梦的时候,我常常想拥有张爱玲那样的艺术天赋,徐志摩那样的才情,但最想得到林语堂那样一生悠闲安逸的生活。
年轻时的林语堂不仅才高八斗,才华横溢,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求学,中英文同样精通纯熟,贯通中西文化,而且长得英俊儒雅,玉树临风。在北大上课的时候,有青年学生形容他:“光彩照人,令人不敢直视。”
事业有成,婚姻美满,生活优渥,家庭幸福的林语堂一生都没有遭受什么挫折打击,到了晚年还发明了中文打字机。一部《京华烟云》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让他名垂青史,被全世界称颂,在世界上的影响远远大于鲁迅。
一本《生活的艺术》,写尽了人性对幸福的种种追求和满足。
人生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林语堂总结了:
睡在自己家的床上,吃着父母做的饭菜,
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听着爱人说的情话。
呵呵,对照一下其实也不难的。说到底,摒除生活中那些虚荣和无休止的攀比,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感受。
年过四十了,能感到幸福的时刻并不多。但那年和虎子一起过春节的十天是难得的快乐时光。
十多年过去了,那些情景常常会突然冒出在我的脑海中。
广东的春节最怕下雨,一下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乡下就显得特别脏,潮湿的空气也让人难受。
可是那年的春节天气特别好,稍有点冷,干爽干爽的,感觉很舒服。
远离城市的喧嚣,人群的嬉闹,心情格外平静。
每天吃过早饭大概是十点左右,我习惯和虎子在自家的院子里喝茶。简单的茶几,两把竹椅子,一套仿紫砂茶具。茶叶是虎子带过来的,不是大红袍就是铁观音。
肉吃多了,我就叫虎子泡一壶铁观音。新鲜的茶叶刚掏出来就有一股天然的清香,这正是是我喜欢的味道。清冽纯正毫无人造香精添加后的妖媚和俗气。
喝铁观音适合福建潮汕那一带人的喝法,虎子是品茶的行家。烧开一壶热水,先用一小部分冲洗茶具,接着烫洗茶叶,烫杯,然后才开始泡茶,这时的热水已经没有一百度了。当热水缓缓冲进茶壶的瞬间,那茶叶的新鲜味骤然升起,香气四溢令人倍感亲近。
现先“关公巡城”,再是“韩信点兵”。
三杯热茶下肚,顿时齿颊留香,一扫吃肉的油腻之感,神清气爽起来。
要是吃肉不多,我就喜欢喝大红袍。
大红袍是红茶的精品,经过发酵以后,香气不像绿茶铁观音那样浓烈,但味道醇和,色泽淡红,有一种不争不抢的豁然,那不具侵略性的恬淡性情是我特别喜欢的。
我也不喜欢像喝铁观音那样,小杯小杯地品酌。手捧着一个透明的大玻璃杯,看着那浓俨的茶水氤氲缭绕,大口大口地喝上一杯,心里和手里同样透着温暖的惬意。
乡村的早晨,清冽的空气还带着些草木的清香,广东的冬天就像北方的晚秋季节,有点冷但不难受,大半年的高温湿热让本地人格外珍惜这种难得的清冷干爽的好天气。
头上的天空湛蓝澄明如洗,棉絮般的白头悠闲懒散,和煦的阳光暖暖地落在身上,柔软地晕染进心窝里。
默默地看着虎子烧水,冲茶,再点燃一根烟,彼此都不说话,却有种说不出的怡然之乐。
一个中午就这样过去了。
他抽烟喝茶,我喝茶看书,依旧彼此无话。
偶尔一两声的鸟叫,扑楞楞的身影活泼地掠过青天,抬起有点酸的脖子,仰面远眺,金色的阳光落在脸上,一种似乎来自第三世界的声音嘤嘤地传到耳边,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