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用点劲儿,想啥呢?”
“噢!”
从阿拉伯浴场出来,王石头觉得很饿,肚子咕咕叫。俩人就去吃宵夜。张伟明说,好久没去俩人第一次吃饭的那个大排档了。王石头就说,那算什么大排档,再好的东西也吃不开。不如就吃路边摊,价钱实惠品种也不少,最重要的是随便,吃起来也痛快。于是,俩人就找了个路边摊,点了几瓶啤酒,几盘菜,吃了起来。吃到一半,过来几个小青年,戴着耳钉,腕上纹着刺青,头发乱蓬蓬的,鸟窝一般。一窝蜂钻进棚子,大声喊道:
“他大爷,今天非削了他不可!”
每天晚上,王石头都会早早回家。
路过菜场的时候,顺便买回几天的食材,存在冰箱里。晚饭通常是他一个人,自产自销。可他还是愿意每天把做饭、吃饭、洗碗的过程走一遍。因为张伟明曾经说过,他喜欢这样。知道家里有个人在生火做饭,他会感到很温暖。王石头觉得,自己能给他的,也就只有这些了。要做到这些,并不需费多少事。他不想让张伟明失望。
他不想让每个对他好的人失望。
张伟明是做大事的。
这些小事,就让他来做吧。
一心要做小事的王石头,就有了很多的空闲时间。
晚上的,一个人的时间。
他会一边做小事,一边看电视。现在的电视,是越来越好看了。各电视台为了争夺收视率,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家庭矛盾现场调解节目。明知清官难断家务事,可还是想找人评评理。主持人一副道德**官的派头,代表社会大众和最广大的市民,把矛盾摊开,不管是公说公理,还是婆说婆理。一般来说,最后通常是各打三十大板。虽然这样的节目看多了会很郁闷,可作为解闷的节目,看起来还是挺热闹的。除此而外,一档寻人节目强烈吸引了王石头。尽管不是每次寻人都以成功告终,但看起来电视台还是蛮负责的,至少在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那个受托寻找的人。
何不试一试呢,找找喜翠?
也许是个好办法。
王石头给节目组打了个电话。这是王石头这辈子第一次给电视台打电话,一想到自己是在和电视屏幕上的那个气质高雅、正襟危坐的女主持人说话,他就很紧张。结巴了半天,才把事情讲清楚。当然,他不知道接电话的和主持节目的不是一个人。当然,他也没把事情讲得很详细,只说想找人,并没打算请电视台做调解。而且,他已经做好了打算,假使电视台一定要调解,到时候找到了人,说什么都可以,甚至可以拉住喜翠掉头就走。
他还去了一趟电视台。
因为要授权,还要签订协议。
这些东西,对他来说,都是大姑娘坐花轿,平生头一遭。
感觉很新奇。
接待他的,是个年轻的女记者。扎着个马尾辫,清爽精神。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讲话的时候,死盯着对方,像是能看透一个人的心思。
王石头有点心虚。
“知道她东家具体的地址吗?”
“不知道。”王石头坐在二十多层电视台的小会议室里,觉得四处都漏风,凉飕飕的:“不过,我知道个大概。我还有他们家的电话。”
“你对她可是不够关心哪,来这么久了,竟然不知道她在哪里工作。”
“东家不让她带陌生人去。”
“说说那个大概地址吧。”
“我去过他们最近的菜市场,应该不会太远。”
“喔,你们常在菜场见面?”
“我们只在那里见过一次。”
“那,你们平时都在哪里见面?”
“多数时候,是在公园里。”
“哪个公园?”
“江滩。”
“在这座城市里,有熟人吗,她?”
“有吧。”
“知道他们的联系方式吗?”
“不知道。”
“你认识他们吗?”
“认识一个。”
“谁?”
“她二妹儿。”
“二妹?”
“不是亲的,认的干妹子。”
“喔。”
女记者一边问,一边用笔做记录。
王石头觉得像在受审。
了解了基本情况,记者、摄像和王石头,三人一起去菜市场寻人。他们俩,一个手执话筒,一个肩抗硕大的摄像机。这阵势让王石头觉得被挟持了一般局促不安,感到周围的人像看被警察抓住的小偷一样看自己,而那两个公家人就是警察。
他开始后悔了。
也许不该让外人参与。
尤其是公家人。
可是,姐妹美发厅已经不在了,原地崛起一家夫妻包子店。一团团的白色蒸汽,一笼笼的包子,客人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店主是一对来自外地的中年夫妻,忙得很开心。看记者来,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得知记者的到来是为了寻人,就更热情了。对他们来说,能看到平时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人,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据说是生意不大好,搬走了!”
“这个店,爿来爿去,已经换了好几家了。”
“爿下这家店,没花多少钱。”
“那女的很爽快。”
后面没有吗?挺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