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柱让英子把车里的东西先提回去,英子立刻好奇地打开后边的车门往里看。王玉柱绕到另一边把王芃泽从车里扶出来,在雪地上站定的时候,看到英子正提了两大纸箱的食品风风火火地跑进院门,一边大声喊:“爹,妈,我哥回来了,你们赶紧出来搬东西。”
王玉柱望着王芃泽笑,问:“叔你看到没有?以前我以为只有肖春莹才会女大十八变呢,原来我们家的英子也会。”王芃泽笑道:“你也会十八变呀。你和英子都这么好,都是你爹你娘的骄傲。看你以前对你爹娘怨这怨那的,现在应该不会了吧?”王玉柱又望向英子的背影,有些愣了。
柱子爹和柱子娘闻声跑出来搬东西,小跑着出了院门,隔着风雪向这边笑着打招呼,喊了一句什么,没有听清。王芃泽向他们挥手,王玉柱看到王芃泽的手是裸露着的,立刻抓住他的手,有些生气地训斥道:“你又没有戴手套,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这里不比南京,生病了可没有那么好的医疗条件,你怎么就不听话呢?”王玉柱强制地让王芃泽的身体背靠在车门上,给他带上棉手套,又把他的羽绒服的领口重新系紧了。
柱子娘新盖了三间大瓦房,但是只生了一个炉子,吃了晚饭后五个人都坐在堂屋里围着炉子烤火说话。王玉柱帮英子劝说柱子娘,把以前讲过的穷与富的关系拿出来反复地说,最终发觉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不管柱子娘再怎么有意见,英子的出嫁也已经是个不可能更改的决定。家庭里的许多事情不是讲道理能够讲清楚的,最终的结果决定于谁的态度更坚决。
出现沉默的时候,王芃泽就找话题来补充空白,讲逸闻趣事,呵呵笑着让家里的气氛活跃一些,柱子爹和英子一向都很喜欢听王芃泽讲故事,可是柱子娘这一天有些心不在焉,总是偷偷地望着王玉柱的脸,当王玉柱警觉到这些,抬起头来迎上柱子娘的目光时,柱子娘又慌忙看着别处。王玉柱心里纳闷,又颇觉有趣,很少看到柱子娘有如此胆怯的时候。
终于柱子娘突然难过地哭了起来,一边啜泣一边擤鼻涕。大家都觉得惊讶,王芃泽不讲了,和英子不解地望着柱子娘,柱子爹唉声叹气,王玉柱不想看到柱子娘如此模样,心烦地低下头去。
英子拉了一下柱子娘的棉衣,担心地问:“妈,你咋啦?”柱子娘伤心地哭了一会儿,仰起头来,大脸盘带着决绝的怒气,狠狠地问王玉柱:“柱子,你今天给我说实话,你为啥不结婚?”
这句话在王玉柱上一次回家的时候柱子娘已经问过了,再怎么解释也没用,人人都知道在柱子娘的头脑里她不是要和你讨论问题,只不过是变了一种方式来催促你。换了以前王玉柱早就发火了,从小他就根深蒂固地认为柱子娘是个不可理喻的人,只有用强势才能压倒她的蛮横。但是这一次他比以前平静了,一来王芃泽在旁边,一旦吵起来会让王芃泽担心;二来这次回家后他心里有愧,等英子一出嫁,这个家就剩下柱子娘和柱子爹两个人了,像是两个老人,守着一个大院子可怜巴巴地相依为命。
他不想编出理由来解释,更不想在王芃泽面前拿出各种各样无所谓的理由来搪塞,就沉默下去。柱子娘压低了声音,像在问一个天大的秘密:“反正你叔也不是外人,不怕他听到,我问你,你是不是没有性感这一项?”
王玉柱震惊得愣住了,他无法想象从柱子娘的嘴里会问出这样的话,用词不准得让人尴尬,敏锐直接得令人冒火,让他心里涌出一种复杂得说不清道不明的厌恶。他一下子又要发怒了,眼神狠狠地盯着火炉。英子不满地对着柱子娘大声喊:“妈,你看你问的算啥?”王芃泽急忙向柱子娘解释:“大妹子,柱子不是你想的那种情况。”
柱子娘仍然是泪眼婆娑地说下去:“柱子你都三十多岁了,你不敢再耽误了,你要是不生个儿子,你们王家就绝后了。村里人都猜想说你是有病,一看到我和你爹就问这事儿,问得我的脸都没处搁。”
王玉柱怒冲冲地说:“你让他们随便说,那些人又不是咱家的恩人,一辈子就会幸灾乐祸,根本不用考虑他们的意见。”
屋子里又静了一会儿,只有柱子娘在低声啜泣,大家都心事重重的。英子鼓足了勇气,对王玉柱说:“哥,我从来没有劝阻过你,可是现在要出嫁了,以后在家的时间不多,今天我也说说我的看法吧。你说不用考虑村里人的意见,那是因为你不在家,你一走那么远,走那么多年,你不知道我们在村里是怎么过的。经常听人说咱家的闲话,不考虑是不可能的。我没有问过你不结婚的原因,但是我也能猜到一点儿。”
说着说着英子心里难过,也流下泪来,一边拿纸巾擦泪一边继续说下去:“哥,你这些年虽然不在家,可你一直都是咱家的主心骨,你写信回来说应该做什么,咱爹咱妈就赶紧做什么,你说不应该做,我们就都不去做。你从来不做错事,你的决定一直都正确,你说你不结婚,我就知道我们都不可能劝得动你结婚,你一定有你的理由,你可以不说,但是你不能这么简单地考虑咱爹咱娘,他们心里也不好受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