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想想!仔细想想!
靠孩子来养老有保障吗?
乡下有句俗话特别传神:仔养仔,无人养老鬼。
说的是中国传统的家庭都是主力培育下一代,顺带赡养父母。
如今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投入多少金钱和精力,很多人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尽管开放了二胎政策,但生育率依然不高的现象不正说明原因了吗?
当你的孩子举步维艰,生活拮据的时候,作为父母还愿意增加孩子的负担吗?
所以,对于单身终老的同志。能做的就是不断修炼自己,成为终生学习者,练就一身挣钱的必杀技,尽量将工作期延长,既可以保障生活质量,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同时,做好养老规划,积极锻炼身体,自律生活,经济独立,精神强大,这比什么都重要。
人生在世,不管是谁,无分男女,自己才是最终的依靠。
然而,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话说春节期间,一个远嫁在广州的远房表嫂,两年没见过一次面,自作多情神神秘秘地找到我,说要介绍她高中的女同学给我,比我大三岁,离婚独居多年,有一个读大学的儿子,在广州有房有车,配得起我绰绰有余等等,诸如此类。
我一口回绝:多谢关心,我生活得很好。
独身多年,我早已心如止水,刀枪不入了。
她却不依不饶,反反复强调要我多想想年迈的父母和自己的将来。
这下可把我惹毛了。
送了三句话回她:
那些自以为很幸福的夫妻,
请你们修复维系好你们千疮百孔的夫妻关系;请你们管教好自己不成才的小孩,请你过好自己一地鸡毛的个人生活。
如果,你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是人生的赢家。我还要装出一脸虔诚,满脸笑意听听你的人生心得。
夫妻关系长期紧张,男人挣了一点小钱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女人长年不上班靠收点租金打麻将过日子,两小孩学习不行,品行又差,自己整天不是喊着减肥就是内分泌失调,整天病歪歪的,不到四十,已经满脸黄褐斑。
是谁给了你这么强大的自信?好意思屁颠颠跑过来指导我的人生方向了,真是笑话!
放心,每个人都会过好自己的日子,轮不到你操心!
每个人都管好自己的事,那叫天下太平!
信命不认命
我的父母没怎么念过书,父亲小学三年级,母亲只是读过一年级,但他们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一些骨子里头的东西,也许是与生俱来,也许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我的父亲,好面子虚荣心强,喜欢听好话,所以经常被忽悠上当受骗,一辈子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别人考虑,年轻时对于子女的教育成长,就业前途基本上不怎么操心,更不会主动关心,等他年纪大一点以后更是不闻不问了。
我的母亲,脸皮薄,自强自尊,一生谨慎节俭,对家庭对子女常常有操不完的心。每当出现家庭危机的时候,大多是她靠着一口自强不息的硬气撑过去的。
我刚考上大学的时候,大哥争着分家,姐姐先后出嫁,爷爷奶奶已经去世,弟弟年幼,家里可谓是家徒四壁,穷得真是叮当响。
我六十岁的老母亲,靠着一条扁担,挑着一担六七十斤的小吃,走街串巷,吆喝叫卖,用辛劳的血汗换来一元几角给我交学费,做伙食。
她一辈子独立好强,从来不愿欠别人情。平时总是节衣缩食,谨小慎微,就算现在生活已经大大改善了,她还是那样。衣服只是够穿,剩菜吃几顿也不舍得倒,老了还舍不得花钱买些好菜来吃,辛苦劝说她也没用。
我的性格和处世态度接近我的母亲,但是同时也有父亲的虚荣,喜欢听好话,耳根子软,容易受骗上当,在外面混了二十多年吃的亏也不少。
但这两年,我慢慢开始像母亲一样,俭省吝啬起来。
衣服只是够穿就好,说不上什么名牌款式,整洁就行;
那些传说中的美食,吃起来也不过就那样,有机会尝尝就好,芋头和红薯是常吃的早餐,三餐的饭菜也是清淡简单;
平时出行挤挤公交地铁,甚至骑自行车,走走路也不会觉得自掉身价;
外出旅游住店,干净有床就行,心情愉悦睡眠自然好;
外套不用天天换洗,集中起来三天甚至一周洗一次;
手机能用就行,也不过就是打开微信会慢几秒,有事直接打电话,基本不发朋友圈,也不关心别人的朋友圈;
极少参加同学会,也不大喜欢一帮人的吃喝应酬,不会打麻将,不买彩票;
除了关系亲近的身边人,别人的事情一律不打听不八卦;
喜欢读的书反复读,一本《红楼梦》读了再读,看了再看;
心血来潮,会反复吟唱一首歌,反复抄写一段话,不管不顾别人怎么看自己…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长得又不好看,能力也不突出,去到哪里都总觉低人一等,与人交往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周全,人情世故不通透,人前人后总忐忑不安,纠结不断。
您好,请问天涯一路同行有个文章《傻蛋和傻蛋》您能找来吗?作者叫摆地摊卖小孩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