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认清自己,放低身段,忍辱负重,胆识过人。
《史记》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其实,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人生在世,有谁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呢?
哪怕最底层的人也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的。
刘姥姥一介乡野村妇,既没读过书也不识字,更无什么过人之处。 但是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她把身份放得无限低,无惧嘲讽打击。 她能体谅女婿作为男人不思进取坐食山空以后没脸见人的狼狈,更不愿意看到女儿作为年轻媳妇抛头露面的尴尬,所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带着外孙独闯侯门深似海的荣国府,更重要的是等待她的是一个完全未知的结果。 一乡野老妪,其实和贾府完全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她的角色实际就是一个要饭的。 但是,就是这个要饭的老婆子却凭着一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勇气,杀出了一条逆袭之路。
一个毫无地位的人要进入尊贵显赫的荣国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打听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刘姥姥都在荣国府门面前踌躇了许久。 开口就遭人戏弄一番。好容易才进了贾府的大门,舔着笑脸好话说尽,辗转几处才见到凤姐。 可是精明强干的王熙凤,一眼就看穿了刘姥姥的心事,开口就堵住了刘姥姥要钱的嘴。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刘姥姥再次忍辱负重,羞红了一张老脸,硬着头皮开口要钱。 凤姐一脸不屑,居高临下地说当家的不容易,大有大的难处。 在刘姥姥几乎绝望的时候,没想到峰回路转末了凤姐竟然大方施舍了二十两银子。 关键时刻能够撕下脸皮,放低身段,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忍辱负重。
就这一点就多少英雄好汉做不到。 儒家的传统教育就是士可杀,不可辱。仅仅是文丨革丨期间,就有许多名人不堪侮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结自己的生命来对抗命运的磨难。 著名翻译家傅雷夫妇受到批斗双双自缢身亡。人民艺术家老舍不堪折磨自沉于太平湖。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在反复受到批斗后选择投潭自杀。 节气高固然值得赞赏,但是如果能像苏东坡那样,尽管被一贬再贬,依然旷达乐观,在艰苦的环境里苦中作乐,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也是名垂千古吗?
如果这些自杀的名人可以暂时放下个人的荣辱,韬光养晦,会不会盼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呢?
相比之下,你说刘姥姥是不是非常不简单。
虽然刘姥姥是一介粗俗老妪,但是洞察世情,人情练达,察言观色,收放自如。
很多人认为《红楼梦》里最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人莫过于大管家王熙凤了。 其实,她的道行比起刘姥姥来差远了。 第一次进大观园打秋风的刘姥姥得到二十两银子,只是解决过冬过年的燃眉之急,并没有改变生活的现状,但是第二次进大观园,她使出浑身解数,插科打诨,卖乖耍宝讨得了贾家上下的欢心,尤其是最有话语权的贾母和王夫人。不仅得到了一百多两银子和一车的礼物,还从此就和贾家攀上了亲戚的关系。
刘姥姥一家人就是靠这一百多两的银子置田买地,彻底改变一家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底层生活。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最初并没有想过会遇上贾母的,凤姐第一次打赏了二十两银子,她心存感恩,把家里新鲜收获的瓜菜送来献给贾府。
没想到竟然得到了凤姐和贾母的怜恤,留她住了两天。 她深知道,贾母是贾家至高无上的领导人,所有人都是围绕着贾母转的。 讨得贾母的欢心,实际上就是得到了整个贾府的认可了。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刘姥姥开口就是:“请老寿星安。”
对于享尽荣华富贵的贾母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健康长寿。刘姥姥一开口的就是老寿星,这句话正中贾母的下怀。 实际上刘姥姥比贾母还大好几岁,但是这个马屁拍得真是酸爽且不露痕迹。
贾母要刘姥姥说一些乡村见闻给大伙听听。 刘姥姥故作神秘地瞎编了一个偷柴草的故事。正当说得高兴的时候,外面的南院马棚突然失火,众人惊扰了一阵子,贾母就埋怨不应该说偷柴草的事。 刘姥姥看到贾母是好善乐施之人,马上就换了话题,随即编了一个拜佛得子的故事。结果不仅讨了贾母的欢心,还顺了王夫之人的心意。
这个转折至关重要,因为就是王夫人打赏了一百两银子才改变了刘姥姥一家人的命运。这等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能力,凤姐远远比不上。
在接下来的时间,完全就是刘姥姥个人表演的舞台了,不管什么时候她都能游刃有余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或装疯或卖傻,或插科打诨,或自嘲自黑,使出了浑身解数,极尽所能,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逗乐贾府上下。 赞美贾府上下的时候,极尽溢美之词: 赞惜春:“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摸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个神仙托生的罢。”
您好,请问天涯一路同行有个文章《傻蛋和傻蛋》您能找来吗?作者叫摆地摊卖小孩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