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嘛?要看具体情况啊!”
“哈哈,具体情况就是你老小子挣了五百万,又想着一千万了,这世道谁会嫌钱少啊?”
“那…也是,那就不管了,有钱就挣,有酒就喝,有歌就唱!”
“哎,这就对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声唱歌!”
看龙斌和汪老师斗嘴的样子,真的有趣。
龙斌的交际能力确实不错,私底下就喜欢插科打诨。和别人开玩笑,总能把握分寸,既能逗乐子,又不伤别人面子,难怪他那么多朋友。
“小寇老师,来,我先试试你的嗓子。”
汪老师坐在钢琴前,很随意地弹出了一串音符,他让我跟着音乐发声练习。
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
“来,你自然站好,放松身体,尤其是你发声时,要注意收紧小腹,尽量打开口腔,让声音共鸣。”
我反复试了几下,不得要领。
“你没有经过发声训练,找不到感觉很正常。没关系,这不是一年半载的功夫可以练就的。但是如果你真喜欢,那就要掌握方法,持之以恒坚持练下去,那就会有效果。”
“那,我的声音主要问题在哪呢?”
我有点沮丧。
“第一,你的声音比较单薄。基本没有共鸣腔,只有中音区,高音区上不去,低音区下不来。”
“那要怎么改正?”
“首先要学会打开口腔,然后用腹腔联合呼吸,接着发声的时候要做到三腔共鸣,口腔、腹腔、鼻腔,高境界还要加上脑腔。”
“哗,好难哦!”
“当然难啊,全国十几亿人口,有多少人会开口唱歌,又有多少人可以靠唱歌出名,又以此为生的?一学就会,那人人不都是歌唱家了!”
龙斌看我说,“对啊,就像中国的书法一样,多少人会写字,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写得好,靠卖字为生呢?”
嗯,说得在理!我做老师的怎么还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吗?
任何一个技术性的领域,要能成为里面的佼佼者都不是简单的事情。除了正确的方法,还要三五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不断地练习才能学有所成。
很多行业都有一万个小时定律,说的是你在这个专业领域里花上一万个小时以上,那么你就基本上掌握了里面的专业技能了。
“不过,唱歌嘛,不要求有多专业,你喜欢唱就好,来我给你伴奏,你挑一首喜欢的歌。”汪老师望着我,眼里有鼓励的意思。
“嗯…平时,我比较喜欢唱民歌。要不,来一首民歌吧!”我迟疑一下。
“没关系,挑你拿手的唱。”
“好,那就来一首《草原之夜》吧!”
“呦呵,有点眼力界啊。《草原之夜》这首民歌堪称中国的小夜曲,很有味道。来…试试啊!”
汪老师的钢琴真弹得不错,比以前的冯丽丽最起码好上两个档次。所谓的“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由于《草原之夜》这首歌我平时听得比较多,练得也多,在节奏的把握上还是有基础的,所以能基本上按照钢琴的旋律唱下来了。
一曲下来,我的脸涨得通红,明显气息不足。
龙斌看着我直乐:“不错,不错,挺好的。”
汪老师也点头称赞:“小寇,看不出你还有点唱歌的小天赋。乐感很好,模仿能力挺强的。”
“是吗?”
“那当然,你看啊!很多人没有乐感的,张嘴就唱了。基本不会跟着音乐的旋律走,前奏和节奏过门也不会听,更不会踩点了。你虽然第一次听我的伴奏,但最起码没有差多少,把整首歌还是大致顺下来了!这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就很不错了。”
“哈哈,孺子可教也!哈哈哈哈!”
龙斌一听到这个表扬,高兴地在我脑袋上翻来覆去地揉了几下:“怎样?小子,我这老乡有水平吧?”
“专业水准,确实是!”
“那啥,老汪再来指导一下,更上一层楼,呵呵!”
龙斌带点潮热的手掌落在我的脖子上,顺势还不忘捏了好几下。
妈的,搞得我好像是他大侄子一样。
“嗯,小寇你的声音偏单薄,所以上高音时要注意,不能扯着嗓子来喊。越是高音声音越要小,通过气息来发声。而且,头不要扬起来。来,你跟我做。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汪老师耐心地教我。
我提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学,感觉被专业老师指导就是不一样。
龙斌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他那眼光里仿佛包含着许多情意,随便一瞥就能感觉到,这让我心里暖洋洋的。
暂且不管是出自哪种感情,能被一个人这样关心着就是莫大的幸福。
他在乎你的喜怒哀乐,在乎你的一举一动,愿意照顾你,逗你高兴,难道这还不够吗?
汪老师还给我讲解了有关《草原之夜》的一些资料。
《草原之夜》是1959年拍摄的大型彩色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国民歌经典,至今久唱不衰。这是一首深为群众喜爱的中国式的“小夜曲”。词曲作者曾于拍摄影片时同去新疆一个由十三个民族组成的军垦农场深入生活,一天傍晚出去散步,听到草原的篝火旁传来维族战士们歌唱劳动和爱情的悠扬歌声,深受感染,立即写成歌词,并根据当地流行的蒙古民歌素材编曲,成为蒙古民歌的经典力作 。
您好,请问天涯一路同行有个文章《傻蛋和傻蛋》您能找来吗?作者叫摆地摊卖小孩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