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是不是学了法律,按照最初的设计是没有。因为小哥“改邪归正”,把传呼送给了小亮子,以此劝说小弟放弃报法律专业的念头,小弟没有正面回答。后来一系列事故,导致小弟学业几乎中断,历经波折才重返校园,他当时误以为小哥走上正道,也没有必要学法律来为他“保驾护航”,故此不可能舍近求远报考法律专业。不过此处也算是露笔,如果有机会修改此文,一定在后面着笔不露。
丁健斌,这个人的名字就暗示着其人文武双全,这才是最适合小弟的最终归宿,至于结尾部分小弟是不是真的和丁健斌走到了一起,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心里留着谁,正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创作过程中,我写的最辛苦的部分有两个,一个是“小哥”第一次受伤住院,原因是细节部分有些失真,背离了原先创作的目的,我写的心虚。第二个就是结尾部分,一是认为有些残忍,二是觉得略显牵强,几次都有冲动改变结局,可是依然没有做这个决定,因为这样的结局也不失为另一种“完美”。我想“宝黛”之恋之所以凄美动人,原因就在于“此生心事终虚化”。你能想象,如果林黛玉不死,她扎着围裙烧火做饭时的情景吗?如果非要给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那样看起来会更加牵强,也与前文若干铺垫不符。
另外,我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大部分来自杜撰的小说。”
笔者知道,这么说大家多少都会有些失落,但是因为这篇文字已经完结,没有必要卖什么关子。笔者个人也不喜欢故弄玄虚的做什么噱头。就像在连载期间回答的一样,用第一人称写未必是真,第三人称也未必就是假,真也好假也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衡量。至于哪部分是真,哪部分是假,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你认为最真的,却是瞎掰,你认为最假的,恰恰就真的曾经发生过。
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杜撰和想象是不可缺少的,正如《三国演义》如果不是罗贯中的杜撰,也就没有“借东风”、“借雕翎”、“空城计”等等一系列的好戏,《西游记》如果不是吴承恩的想象,也不会有孙悟空这个经典人物的出现。当然,笔者不敢与前辈圣贤相提并论,不过只是以朝圣者的心态胡编乱造了一篇属于自己的故事,承蒙诸位高人错爱,从连载开始一直陪伴至今,在下实在感激不尽,如果有朋友愿意赐教,指点一二请在此留言,在下一定虚心受教,力图精进。
最后再次感谢支持过这篇文字的朋友,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全文完
兄弟三部曲:
怎么不更新文了。。